2022-01-05点击量:1355
1、熟悉文件:熟悉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了解提供活动证据的记录有哪些?何时用,谁填写,怎么保管,保管期限如何?2、精心准备:资料要整理在一起,分类放置。电子版文件和记录,应尽可能放在同一个目录中,以便及时展示给审核员。3、有问必答:拔萝卜不带泥:确实存在问题,勇于承认,化大问题为小问题。尽量做到有问必答,不要轻意回答“不知道”/“没有”/“好象没有做”之类的话。4、平等对话:尊重审核员,平等对话,不要紧张,要不卑不亢,善于表现。切莫固执己见,不要与审核员发生争吵,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5、高度重视:高度重视审核工作,在审核过程中,尽量不接电话,不安排其他工作。积极配合审核工作。提供审核老师所要的资料。6、重复问题:对审核员提出的问题有不明确的,可以请审核员重复一遍或举例解释说明。不能在没正确理解审核员的意思前随意回答。7、寻求帮助:审核员提出的问题由受审核部门的迎审负责人回答,部门其他人员一般不作回答。当迎审负责人回答不出,或是不确定的时候,及时向上级领导求助,寻求正确答案。8、沟通交流:当审核员与组织内部人员因为某个或某些问题有争议时,应先冷静地站在公司的角度上综合思考怎么样解决比较好,想到解决方法再与审核员进行沟通;或者询问审核员您认为怎么做比较好,再思考能否按审核员的要求做。过程方法审核的基本思路:1、针对某一管理过程2、过程的管理职责3、过程的管理目标4、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结果5、防范/降低过程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6、过程的控制要求7、过程实施是否满足8、过程绩效监测9、过程分析评价结果10、不符合问题的处置11、过程的改进12、评价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978
那些企业需要内审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才会设内审部门,因为集团公司管理层级多,内控风险点就多,为了加强管控,就要有独立性相对较强的部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当然这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交给财务部门去做,但财务部也要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独立性有点问题(自己查自己总会有点尴尬),所以比较正规的大公司会把内审部独立出来。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又要对经营管理发表审计意见,工作难度是很大的。社会上对内审工作的评价有两极分化的倾向,有的认为内审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上级领导有要求,就设一个,工作走走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有的认为内审挑战性强,工作难度大,能做好的都是精英。其实两种观点都对,我国证监会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设立内审部,形式要做足,所以大家都设了内审部,人员主要从财务部找(当然不是精兵强将),工作也都是离任审计之类的规定动作,要说这类情况还是满多的,只是大家都不承认。从理论上讲,内审部要尽可能的独立,直属董事会管理最好,但董事会不是个常设机构,日常工作还要是找经营班子、管理层,这就尴尬了!理论上内审部就是查这些人的!这也是很多时候内审工作流于形式,不好开展的主要原因。但这不等于内审是不必要的,相反,我认为内审工作非常重要。内审部不受重视最主要原因是很多大集团的财务部把内审工作顺便做掉了,才让内审显得可有可无。比如内控风险测评、对下属单位的专项检查等就是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部的日常工作,因为财务对经营工作很了解,做这些事得心应手,换个部门,可能都不知从那开始。内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规定动作,如离任审计离任审计又叫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在法人代表任期结束时开展,任期长的也有任中审计。这类审计有对责任人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的意思。按理说是很重要,但现在搞离任审计的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责任人进行审计时下一个职务已经确定,要么退休,要么调任,审计与否对其影响不大,所以离任审计的重要性也就大打折扣。二、日常的专项审计(针对某项资产,如存货管理、往来款管理等)我现在的日常工作就有这一项,发现那家下属公司在某个方面管理有问题,发个问询函,随时进点检查。查工资发放、查库存管理、查客户授信,无事不可查。这也是内审工作财务干的主要原因,管理是动态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要论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及时性,没人能和财务比。三、内控风险测评这项工作也很重要,前面说的都是事后审计,有了问题再解决总是晚了点,只有内控测评是防范与未然。上市公司的内控测评也是规定动作,可以在年报审计时委托事务所做,日常要对内控制度维护修订,发现风险点要及时排查。四、舞弊审计这是最麻烦也是最得罪人的工作,因为舞弊往往涉及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反到不好参与,就会交给内审部。但内审部权力实际有限,能发挥多少作用往往取决于领导的决心。近几年反腐抓的紧,国企这项工作都交给纪委了,纪委权力大,更容易发挥,所以现在国企纪委与内审部有合流的趋势。总之内审工作不好干,为了保持独立性,内审人员不能参与平时经营,就是没有实职,但内审的工作性质又要求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表实质性意见,这是相互矛盾的。长此以往,很多内审工作就变得越来越流于形式。内审工作有专业要求吗,那些人适合做内审工作在我看来内审工作与财务工作是相通的(虽然两者工作性质完全不同),能胜任财务工作就能做内审,不需要专门学习内审专业(实际上大学的内审专业也要学会计)。但能干和干得好是两回事。管理很多时候都是在玩平衡,没有绝对的对错,按制度执行是没错,绝对按制度执行就错了。实际工作中,一位优秀的内审人一定也是一位玩平衡的高手,他要有看穿全局的眼光,平时能坚持原则,关键时又能掌握灵活性。说白了,要有背黑锅的觉悟,又不能让人当枪使用。所以适合做内审的人一定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工作经验要很丰富,对企业经营管理要有一定基础。我不建议刚毕业的年轻人一上来就做内审,总要在财务或其他部门锻炼几年,各方面有了基础,再去内审才好开展工作。内审与外审的区别大吗很多从事务所出来年轻人想从事内审工作,自认为内审外审都是审,信心百倍。实际上内外审区别很大,外审本质上提供的是一种中介服务,内审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性质就不一样。举个例子,有家国有企业的财务经理出了问题,被人举报挪用公款,金额有几十万。问责时,年报审计的主审所就辩称自己没问题,因为几十万在报表中达不到重要性水平,外审只能报表的公允可靠性发表意见,管不了这么多细节。但在内审,这就是管理上的重大缺陷。所以内外审是互补的关系,各有各的职责。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990
问:本人在毕业后基本上都在事务所,准备转到企业,目标是财务负责人,但是感觉暂时有点高不成低不就,内审是不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呢,后面转型到企业财务难么?答:我理解你的心情,注会过了,专业没问题,经验不少,却以审计为主,想当总监,当财务经理,好像还差点。干会计没问题,又不甘心(这么多年事务所经验总不能清零吧)。最理想是大所出来的,有上市公司IPO审计经验,消息面也广,可以直接找对眼的客户谈,一步到位当总监也是有的,谈的好还会有期权。最怕是中小所出来的,注会又考不过去,没法证明自己学习能力,经验只是审计助理层次,就很麻烦,很多人干一辈子不敢出来的也有。中不溜的就是题主这样的,高不成低不就,有点麻烦,但办法还是有的。最好是应聘上市公司或大中型国企的报表会计或财务分析岗位,这一类事务所出身有优势,以后升职空间也大,平台方面,公司正规,经验积累快,以后跳槽也方便。去内审也可以,很多企业的内审岗位社招都喜欢招事务所出身的,毕竟经过了正规的审计训练,上手快。内审和外审其实区别满大的,一个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岗位,一个是中介的鉴证为主,方向就不一样。但现在内审科班出身的不好,绝大多数都是财务转岗过来的,外审也是审计,操作程序上有相通之处,还是比会计人员有优势。缺点是转岗不好转,无论是内部调整还是出去应聘,想应聘财务负责人没什么优势,一条道走到黑的可能性大(审计经理、审计总监等等)。如果你的志向还是财务,我不太建议这样曲线救国,还是直接应聘报表会计或财务副经理之类的岗位好一点。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1060
1、无计划典型表现为未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制定年度计划或具体内审工作计划。2、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将内审工作作为实验室各部门和职工就质量管理问题向管理者反映意见的重要渠道,致使内审流于形式。3、目的不明确表现为部分实验室员工的质量意识薄弱,一方面认为内审是挑毛病,因此工作不予以配合;另一方面认为内审工作可有可无,与己无关,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因此应付了事,使得内审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4、与内审程序规定不一致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内审,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但在实际操作中,是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批准,存在实施性不符合。5、未编写内审检查表,或不同检查组在同一检查时间使用同一检查表并签名内部审核工作无记录,或不同时间、不同内审员在审核不同部门时产生的记录填写在同一份记录上,不符合逻辑,有事后追记的嫌疑。6、内审不符合事实、描述不当,且无法追溯这是许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如将某一不符合项描述为“记录有涂改现象”,无法查证。7、未覆盖整个体系(如管理层)或一年内未能覆盖所有要素许多实验室误认为只审核检测部门和支持部门,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需要被审核。或一年内只对部分要素进行审核,未能覆盖建立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不够全面。8、有些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停留在表面纠错上如报告编号未按照编号规则进行,在整改时,只是简单地将错编号的报告改过来,而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学习,并加强监督。9、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时,只找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如对于“未对所用方法标准进行查新”的原因分析为“工作太忙”,而不是找主观原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工作等。10、不评价内审报告不评价上次内部审核情况整改效果,不评价本次是否进步。11、每次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相同或相似一些实验室平时不重视内审工作,当遇到外审时,急忙补充有关内审材料,用往年的内审情况,不知道这样会导致更严重的不符合,即以往的不符合项整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无效。12、未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从头到尾均为打印,不合逻辑如在3月1日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3月3日进行原因分析,3月10日采取纠正措施,3月30日完成整改,但所有的记录内容均在该表上打印出来,用手工签名,明显不符合逻辑。13、内部审核依据(如有关准则)和文件规定不一致内审表的编制情况、内审计划中审核依据与体系文件编制依据不符合。实验室管理评审常见问题管理评审是为了确定实验室管理体系及其所覆盖的检测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质量方针所规定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活动。实验室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常管理者组织每年进行1次管理评审,当出现重要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机构调整等情况时可进行附加管理评审。1、无计划典型情况:未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制定实验室管理评审年度计划或具体工作计划。2、管理评审无文字材料按照管理评审的输入要求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职能部门应提交文字材料作为管理评审依据,但实验室仅有管理评审最终报告。3、质量目标制定得不现实,短期目标无法达到如目标之一为所有检测人员均会作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但实际上短期内只有个别检测人员可能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在管理评审时,未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目标可行,为什么无法达到?如果目标在短期不现实,是否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4、输入不全(如未考虑质量监督)如有一些实验室仅考虑内审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实施性不符合。5、没有各类管理方面的信息描述(或报告)表现为实验室未考虑有关管理工作的记录,如分包情况、供应商情况、培训工作等,也没有进行评价或报告。6、未考虑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导致无法获知改进情况和效果。7、结论均有效,无需改进不排除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的可能,致使实验室未能真正运用管理评审作为有效的质量手段进行质量改进。8、有改进要求,但无人跟踪表现为实施性不符合,即没有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跟踪,实行闭环管理。9、与上次管理评审资料和结论一致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重视管理评审工作,有抄袭以往资料的嫌疑,管理层本身不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到位。10、最高管理层已发生变更,但是没有附加管理评审或有关声明无法确认其是否承认上一任管理者的质量管理理念(如质量方针、目标)。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1062
一、对管理体系要做内审的理解如果我们把工厂当作一个人,那么内审就是针对公司管理体系展开的一个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的过程——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加以改善。与外审结合起来,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公司的管理体系当作一件产品,那么它在运行中,也会出现不良与异常,因为外界与内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它们会造成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也会对体系的运行产生变异。二、内审最容易犯的错误一年一次的内审,全厂龙卷风式的一次过。整个公司、所有部门、整个体系进行一次大扫除。走过场,往往很难发现问题。就好像人吃多了,就会消化不良。很多公司的内审主要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应付外审而不得已为之。很多工厂做内审也是敷衍了事,找不到管理体系的真正问题所在。有时即便找到问题原因,却很少有人跟进,所有东西还是停留在发现问题阶段。三、传统的内部审核流程(1)制定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日程安排);(2)制定审核检查表(很多公司没有对审核检查表更新,还是沿用以前的检查表);(3)按计划执行审查(执行内部审核,查、看、问、记);(4)审核结果汇总(召开末次会议,进行结果的汇总);(5)管理评审(审核结果评估,提出改善意见);(6)会议决定(定案,决定改善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人,改善计划等);(7)结果跟进(改善措施的效果跟进,结案)。四、内审13法则1、确定内审的目的除了应付外审的要求之外,还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性及体系整改目标、部门整改目标、流程整改目标。毕竟组织一次内审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要尽量使它的效能最大化,并且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找到真正的不足之处。比如:觉得自己的装配车间近期合格率直线下滑,我们可以通过内部审核找到它下滑的原因。一些流程走得不顺,效率不佳,我们也可以进行内部调查、测试、审核,找出不顺的原因。除此之外,还要让相关人员知道,内审不是找谁的茬,是要找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2、审核的范围可以是整个公司、整个体系,也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流程,甚至一个产品的品质控制过程。这些均可以根据内审目的而定。3、审核依据除了之前的传统体系要求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要求,如:最高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代表的要求、部门负责人的要求。即是与内审的目的相一致。4、审核前的调查在审核开始之前主导内审的人员要针对审核的目的与要求,做一些调查与信息的收集,这个在传统内审中是没有的,收集的内容包括:部门内部的绩效表现、人员的调查、负责人的自评、内部人员自评、部门与部门之间互评、日常运行情况。主要目的是使体系内部问题得到初步呈现,了解体系运行中的相关人员对体系运作中的一个感受与评价。这样使后期内审更加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效果会更好。这个可以在内审之前的日常管理与进行中积累收集,也可以集体调查收集。5、制定内审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任务安排、日程安排。使审核工作得到具体的书面上的呈现。6、确定内审人员依据调查结果,审核目的的要求确定内审小组成员,可以由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与相关要审核的流程、产品、部门的专业人员陪同,打破传统模式中的只有内审人员参与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做到了懂体系的人与懂产品/流程的人相结合。这样做到一个互补。要注意的是,被审核部门的人员需考虑一下避嫌,审核组长可以自行评估利弊。7、编写内审检查表审核小组成员,针对于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有针对性地编写审核检查表,突出此次审核的目的是体系的改善还是部门与流程的改善,还是全面的整改与梳理。8、内审的项目的重审讨论检查表出来之后,内审组再一次进行集合评审检查表的内容,剔除多余与重复的审核内容,补充不足之处,批注重点等等。9、进行内部审核按照审核计划的内容执行,审核日期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计划性的,但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10、内部审核结果汇总结果汇总到审核组长处,并开会讨论分析此次审核发现的问题。汇成书面的审核总结报告交给管代或最高管理者,为下一部的管理评审做准备。如果是单独部门或流程内审,可以在这总结会上讨论并制定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即可,这可以视问题的严重程度灵活运用。11、管理评审召开管理评审会议,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好的嘉勉,不好改进。12、内审结果的跟进使所有的措施得到落实并产生绩效。13、结案所有的措施进行结果跟进与效果评估,形成标准。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957
导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是实验室的质量活动,是实验室改进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为维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实验室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在内审和管理评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内部审核是对体系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过程。管理评审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第一部分、实验室内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室要做好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关键在于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和其质量意识。质量负责人要亲自抓内部审核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充分运用内部审核这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改进机制,使体系得到保持和改进。根据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笔者现对目前实验室内审中常见问题作如下分析:1.无计划:典型表现为未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制定年度计划或具体内审工作计划。2.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将内审工作作为实验室各部门和职工就质量管理问题向管理者反映意见的重要渠道,致使内审流于形式。3.目的不明确:表现为部分实验室员工的质量意识薄弱,一方面认为内审是挑毛病,因此工作不予以配合;另一方面认为内审工作可有可无,与己无关,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因此应付了事,使得内审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4.与内审程序规定不一致: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内审,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但在实际操作中,是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批准,存在实施性不符合。5.未编写内审检查表,或不同检查组在同一检查时间使用同一检查表并签名:内部审核工作无记录,或不同时间、不同内审员在审核不同部门时产生的记录填写在同一份记录上,不符合逻辑,有事后追记的嫌疑。6.内审不符合事实、描述不当,且无法追溯:这是许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如将某一不符合项描述为“记录有涂改现象”,无法查证。7.未覆盖整个体系(如管理层)或一年内未能覆盖所有要素:许多实验室误认为只审核检测部门和支持部门,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需要被审核。或一年内只对部分要素进行审核,未能覆盖建立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不够全面。8.有些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停留在表面纠错上:如报告编号未按照编号规则进行,在整改时,只是简单地将错编号的报告改过来,而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学习,并加强监督。9.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时,只找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如对于“未对所用方法标准进行查新”的原因分析为“工作太忙”,而不是找主观原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工作等。10.内审报告不评价上次内部审核情况整改效果,不评价本次是否进步。11.每次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相同或相似:一些实验室平时不重视内审工作,当遇到外审时,急忙补充有关内审材料,用往年的内审情况,不知道这样会导致更严重的不符合,即以往的不符合项整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无效。12.未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从头到尾均为打印,不合逻辑。如在3月1日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3月3日进行原因分析,3月10日采取纠正措施,3月30日完成整改,但所有的记录内容均在该表上打印出来,用手工签名,明显不符合逻辑。13.内部审核依据(如有关准则)和文件规定不一致内审表的编制情况、内审计划中审核依据与体系文件编制依据不符合。第二部分、实验室管理评审存在的问题管理评审是为了确定实验室管理体系及其所覆盖的检测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质量方针所规定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活动。实验室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常管理者组织每年进行1次管理评审,当出现重要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机构调整等情况时可进行附加管理评审。根据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笔者现对目前实验室管理评审中常见问题作如下分析:1.无计划;典型情况:未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制定实验室管理评审年度计划或具体工作计划。2.管理评审无文字材料:按照管理评审的输入要求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职能部门应提交文字材料作为管理评审依据,但实验室仅有管理评审最终报告。3.质量目标制定得不现实,短期目标无法达到。如目标之一为所有检测人员均会作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但实际上短期内只有个别检测人员可能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在管理评审时,未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目标可行,为什么无法达到?如果目标在短期不现实,是否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4.输入不全(如未考虑质量监督):如有一些实验室仅考虑内审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实施性不符合。5.没有各类管理方面的信息描述(或报告)表现为实验室未考虑有关管理工作的记录,如分包情况、供应商情况、培训工作等,也没有进行评价或报告。6.未考虑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导致无法获知改进情况和效果。7.结论均有效,无需改进:不排除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的可能,致使实验室未能真正运用管理评审作为有效的质量手段进行质量改进。8.有改进要求,但无人跟踪:表现为实施性不符合,即没有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跟踪,实行闭环管理。9.与上次管理评审资料和结论一致: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重视管理评审工作,有抄袭以往资料的嫌疑,管理层本身不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到位。10.最高管理层已发生变更,但是没有附加管理评审或有关声明;无法确认其是否承认上一任管理者的质量管理理念(如质量方针、目标)。实验室通过有效实施的内审和管理评审,探索和掌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以适应内外环境和持续有效的运行,是保证检验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公正的重要手段。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972
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上工作,那么我们会如何通过审计工作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呢?没有这样的价值明确,我们无法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也会对自己工作迷茫。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来看看大家是如何感悟这个问题的。按惯例我们来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外星人到地球上的故事。一群外星人到地球上来,他们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球人的一生。但地球人类的一生要活80-100年。他们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科学实验呢?你会说外星人可以在地球上跟踪人类生活,从出生看到死亡,这样可以完整无缺观察一个地球人的生老病死。当然外星人没有你这样呆萌,他们有更好的办法。他们抓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地球人到飞碟上。观察他们,分析他们,很快就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些内审同行一直认为自己审计工作干不好是因为没有业务、财务部门的工作体验。需要到一线去轮岗。按这样的逻辑,毛泽东从来不会开枪,他就不是军事家。马云不懂It,他就干不好淘宝。任正非不懂5G他就带不好华为?研究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分析对象,找出他们的差异,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实现我们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利用审计人员可以采集大量信息的优势来解决问题。接下来,给你一分钟挑战一下你的思维。我们还有没有更快的方法来完成信息积累工作呢?那就是利用别人的工作成果来完成我们的研究课题。审计是一种研究型、项目型工作。我们把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要完成研究课题,难道要让医生去生一次病,体验一下病人的感受?老师去体验当学生的感受?大家会说,我们不是毛泽东、我们也不是马云和任正非。好,我们这里再给大家一个故事:之前有个老师到一个家庭来家访。作为学生家长,他们最想知道什么?当然是自己孩子的成绩排名,可以预期的未来成绩。以及如何向好学生学习,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快速提高成绩的目的。学习没有捷径,但学习有高效方法。改变低质量的勤奋才是唯一可以成功的方法。但这样的条件是家长不具备的。因为家长只看到了自己一个孩子,没有老师这么有经验,所以老师成为了老师,家长还是家长。明确正确的方向和高效方法才是提高。这也是审计人员价值所在。我们能够帮助我们服务公司的价值就是好比这个老师。我们的优势在于能接触更多的案例,更多的信息。我们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提炼,进行知识体系化,把他们分门别类,研究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差异点,从而达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赶上大部队的目标。每个被审计单位好比面临一场高考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生存竞争的环境是极其焦虑的。我们的到来好比一个差生找到了一个好老师,一个病人找到了好医生。我们能做什么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呢?当然是解决问题喽。怎么解决问题?找目标、找差距、找原因,给信息、给方向、给方法。大家实在无法理解审计人员的价值,那么你总当过病人当过学生。你是怎样看待一个好医生一个好老师的价值?审计、医生、老师都是服务业。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在每个专业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积累。这是他们的优势价值。可以告诉大家,一所医院一个牙科可以分成40种门类的医生。一个学校有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老师。他们之间没有交叉。这就是他们的独特优势。一个人在自己的细分领域进行积累,同时又在一起合作,在一所医院里、一个学校里解决病人和学生的问题。医生和老师如此,审计职业的未来难道不是如此规律吗?所以一个审计人员的价值在于他是否积累了多少经验案例和信息。这个信息的价值就是看是否有体系化、有实用性、有特色。这个信息未必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也是可以利用自己的朋友圈而获得的信息。好多新入行的审计朋友和财务或外审转行的内审的朋友,最需要转变的是思维模式。只有转变思维,才能起好步开好局,形成自己的价值壁垒和独特优势。拿财务转行内审的朋友来说,审计工作讲究的是吃百家饭,见多识广。信息量大,能够给被审计单位咨询,提供帮助。而财务人员最大劣势是自己从家长转行成了老师,个人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经验值和看到的案例实在匮乏。职业内审工作是一种11人制的足球,需要团队配合,形成信息优势。而财务可以单兵作战,在信息量小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一定程度的工作。因为财务是操作性工作。但内部审计就不一样了。审计就是靠信息量和经验值吃饭。被审计单位就像病人和家长。他们是如何识别好医生好老师的?当然是了解医生和老师的经验值喽,最好还能有出色案例做分享。若大家对此有困惑,需要进一步交流,需要加快自己经验积累的朋友,欢迎一起来参加我们的审计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共同提高自己的信息量和含金量。这里有热心的朋友帮助您找到自己特长,发挥最大潜力。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1021
内审工作人员在公司人群之中只占千分之一。尽管人不多,但许多初入内审行业的朋友职业体验非常不好。尤其在工作初期,要么感到迷茫,有压力。要么一直加班,换了公司或岗位也是一直无法突破。这样的感受大家是否都有过?我们来听听这些一线内审新人的声音:A:从外审转内审后来到公司新组建的内审部门。内审工作一直处在摸索之中。我们发现公司各个部门内控缺失,制度混乱。领导就让我们查舞弊,但是没有内控。舞弊案件在没有很好的内部控制下,取证很困难,一般查不出来。B:查过两三件舞弊案件后大家都有了应对经验。很多东西已经很难查,该有的文件资料一问都没有,该保留的痕迹都消失。目前内控还没完全建立起来,至今仍没有人去做内控工作。C:我现在已经做了两年内审了,工作一直难有很大突破,所以也是感到挺茫然的。一直想转到一线直接去接触业务,但直属领导也不放。D:自己财会背景,感觉对业务的掌握太少,更多的只是理论知识,很多非明面上的东西可能由于自己见识太窄,看不太清楚。尽管审计工作接触面比较宽,但我也发现有一些问题就是很容易纸上谈兵,被业务部门抵触。E:我们想查一些大案出来。苦于明知有的地方风险很大,舞弊很可能已经发生,但是无法找到证据。听的出,大家对内审工作还是有很多委屈很多困惑。我们来看看刘若英的经历可以有所启发。很多人都知道,刘若英在出道前曾经是她师父,就是著名音乐人陈升的助理。刘若英在唱片公司里几乎什么都要做,甚至要洗厕所,她跟另外一个助理两人一周洗厕所的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这另一个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刘若英经常说:“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一开始是不委屈的”。面对审计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不愿意忍受。关键问题是,审计工作从来就是制造各种问题和委屈的高手。比如审计发现被否定,辛苦得不到领导认可,隐忍之换不来被审计单位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身边没有人可以商量和协助。但是一旦你能忍受这些别人忍受不了的东西,一旦经历过,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你有了格局,还看穿了人性。通过审计项目,你的眼光和能力都会得到根本的提升。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这和审计工作本身并没有关系。下面这种生活状态就是很多年轻人的向往: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逢年过节拿奖金,别人加班我加薪;喝茶看报好开心,副业兼差薪照领。年轻时候的所有无忧无虑,不过都是一场提前消费。上面的生活向往不是理想而是妄想。即便是那些感受到审计快乐的人也都是经历劫难,无一例外照样会被入行初期的现实问题所摧残。唯一的差异是,他们没有放弃。在你游戏时,他们拼命学习;在你熟睡时,他们努力思考。审计工作没有那么多不公平。所有的审计工作的成就感都是干出来的;所有的优秀审计案例都是逼出来的;所有的快乐审计都是熬出来的。每个人都向往在审计工作中游刃有余,但这不是寻来的,而是换回来的。用什么去换?用我们的努力学习和付出去换;用我们的能力和价值、用我们的创造去换。我们许多老审计每周都会坚持为大家分享审计经验,一方面造福了新人,另一方面分享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实际为了这次分享,说明我们也在坚持每天不间断的思考、每天坚持学习。每一个审计人员职业生涯中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这就是“苦难守恒定律”。每个审计职业生涯阶段都有对应的难题。但如何有智慧的学习,这点大家会不同。我们更多的是选择讨论式学习。类似MBA的案例研究模式,对大家来说这样的学习模式才是一场真正的修行。我们甚至认为审计实践案例、经验的讨论和分享,才是一场真正的教育。也只有从自己嘴里输出,才是那种对学习成果的检验。只有这样才可以锻炼出一个人对审计工作的认知和感知。可惜现在大家还没适应这样的学习模式。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还可以这样理解:眼前的审计工作中问题和委屈,就是通向我们诗和远方的大道。只有喜欢并试图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这个世界没有寻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能力。用我们的学习付出,提高我们的能力,再用我们的能力到审计项目中创造价值。我们可知道?我们都是远视眼,总羡慕别人的成就,我们也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审计工作快乐。无论干什么审计工作,注定要受许多问题和委屈。面对这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来化解自己的能力不足。如同兔子尽管娇小,但兔子从不羡慕青牛的高大。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1025
对管理体系要做内审的理解如果我们把工厂当作一个人,那么内审就是针对公司管理体系展开的一个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的过程——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加以改善。与外审结合起来,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公司的管理体系当作一件产品,那么它在运行中,也会出现不良与异常,因为外界与内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它们会造成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也会对体系的运行产生变异。体系的内审就是找到体系的不良与不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纠正、改善,做出纠正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最终目的。做内审最容易犯的错误一年一次的内审,全厂龙卷风式的一次过。整个公司、所有部门、整个体系进行一次大扫除。走过场,往往很难发现问题。就好像人吃多了,就会消化不良。很多公司的内审主要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应付外审而不得已为之。很多工厂做内审也是敷衍了事,找不到管理体系的真正问题所在。有时即便找到问题原因,却很少有人跟进,所有东西还是停留在发现问题阶段。传统的内部审核流程制定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日程安排)制定审核检查表(很多公司没有对审核检查表更新,还是沿用以前的检查表)按计划执行审查(执行内部审核,查、看、问、记)审核结果汇总(召开末次会议,进行结果的汇总)管理评审(审核结果评估,提出改善意见)会议决定(定案,决定改善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人,改善计划等)结果跟进(改善措施的效果跟进,结案)内审13法则确定内审的目的除了应付外审的要求之外,还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性及体系整改目标、部门整改目标、流程整改目标。毕竟组织一次内审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要尽量使它的效能最大化,并且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找到真正的不足之处。比如:觉得自己的装配车间近期合格率直线下滑,我们可以通过内部审核找到它下滑的原因。一些流程走得不顺,效率不佳,我们也可以进行内部调查、测试、审核,找出不顺的原因。除此之外,还要让相关人员知道,内审不是找谁的茬,是要找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审核的范围可以是整个公司、整个体系,也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流程,甚至一个产品的品质控制过程。这些均可以根据内审目的而定。审核依据除了之前的传统体系要求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要求,如:最高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代表的要求、部门负责人的要求。即是与内审的目的相一致。审核前的调查在审核开始之前主导内审的人员要针对审核的目的与要求,做一些调查与信息的收集,这个在传统内审中是没有的,收集的内容包括:部门内部的绩效表现、人员的调查、负责人的自评、内部人员自评、部门与部门之间互评、日常运行情况。主要目的是使体系内部问题得到初步呈现,了解体系运行中的相关人员对体系运作中的一个感受与评价。这样使后期内审更加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效果会更好。这个可以在内审之前的日常管理与进行中积累收集,也可以集体调查收集。制定内审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任务安排、日程安排。使审核工作得到具体的书面上的呈现。确定内审人员依据调查结果,审核目的的要求确定内审小组成员,可以由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与相关要审核的流程、产品、部门的专业人员陪同,打破传统模式中的只有内审人员参与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做到了懂体系的人与懂产品/流程的人相结合。这样做到一个互补。要注意的是,被审核部门的人员需考虑一下避嫌,审核组长可以自行评估利弊。编写内审检查表审核小组成员,针对于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有针对性地编写审核检查表,突出此次审核的目的是体系的改善还是部门与流程的改善,还是全面的整改与梳理。内审的项目的重审讨论检查表出来之后,内审组再一次进行集合评审检查表的内容,剔除多余与重复的审核内容,补充不足之处,批注重点等等。进行内部审核按照审核计划的内容执行,审核日期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计划性的,但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内部审核结果汇总果汇总到审核组长处,并开会讨论分析此次审核发现的问题。汇成书面的审核总结报告交给管代或最高管理者,为下一部的管理评审做准备。如果是单独部门或流程内审,可以在这总结会上讨论并制定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即可,这可以视问题的严重程度灵活运用。管理评审召开管理评审会议,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好的嘉勉,不好改进。内审结果的跟进使所有的措施得到落实并产生绩效。结案所有的措施进行结果跟进与效果评估,形成标准。这样做的优点与缺点优点:使内部审核更有针对性,可细可全,更加专业与客观,能使更多问题进行浮现。缺点:审核周期变长,信息筛选变得更加多,对内审员的能力要求高。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917
怎样才能令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更加有效?这是很多质量人都曾思考过的问题。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前辈的经验总结,其中提出的13条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参考。一、对管理体系要做内审的理解如果我们把工厂当作一个人,那么内审就是针对公司管理体系展开的一个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的过程——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加以改善。与外审结合起来,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公司的管理体系当作一件产品,那么它在运行中,也会出现不良与异常,因为外界与内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它们会造成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也会对体系的运行产生变异。体系的内审就是找到体系的不良与不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纠正、改善,做出纠正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最终目的。二、内审最容易犯的错误一年一次的内审,全厂龙卷风式的一次过。整个公司、所有部门、整个体系进行一次大扫除。走过场,往往很难发现问题。就好像人吃多了,就会消化不良。很多公司的内审主要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应付外审而不得已为之。很多工厂做内审也是敷衍了事,找不到管理体系的真正问题所在。有时即便找到问题原因,却很少有人跟进,所有东西还是停留在发现问题阶段。三、传统的内部审核流程制定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日程安排)制定审核检查表(很多公司没有对审核检查表更新,还是沿用以前的检查表)按计划执行审查(执行内部审核,查、看、问、记)审核结果汇总(召开末次会议,进行结果的汇总)管理评审(审核结果评估,提出改善意见)会议决定(定案,决定改善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人,改善计划等)结果跟进(改善措施的效果跟进,结案)四、内审13法则确定内审的目的除了应付外审的要求之外,还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性及体系整改目标、部门整改目标、流程整改目标。毕竟组织一次内审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要尽量使它的效能最大化,并且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找到真正的不足之处。比如:觉得自己的装配车间近期合格率直线下滑,我们可以通过内部审核找到它下滑的原因。一些流程走得不顺,效率不佳,我们也可以进行内部调查、测试、审核,找出不顺的原因。除此之外,还要让相关人员知道,内审不是找谁的茬,是要找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审核的范围可以是整个公司、整个体系,也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流程,甚至一个产品的品质控制过程。这些均可以根据内审目的而定。审核依据除了之前的传统体系要求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要求,如:最高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代表的要求、部门负责人的要求。即是与内审的目的相一致。审核前的调查在审核开始之前主导内审的人员要针对审核的目的与要求,做一些调查与信息的收集,这个在传统内审中是没有的,收集的内容包括:部门内部的绩效表现、人员的调查、负责人的自评、内部人员自评、部门与部门之间互评、日常运行情况。主要目的是使体系内部问题得到初步呈现,了解体系运行中的相关人员对体系运作中的一个感受与评价。这样使后期内审更加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效果会更好。这个可以在内审之前的日常管理与进行中积累收集,也可以集体调查收集。制定内审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任务安排、日程安排。使审核工作得到具体的书面上的呈现。确定内审人员依据调查结果,审核目的的要求确定内审小组成员,可以由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与相关要审核的流程、产品、部门的专业人员陪同,打破传统模式中的只有内审人员参与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做到了懂体系的人与懂产品/流程的人相结合。这样做到一个互补。要注意的是,被审核部门的人员需考虑一下避嫌,审核组长可以自行评估利弊。编写内审检查表审核小组成员,针对于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有针对性地编写审核检查表,突出此次审核的目的是体系的改善还是部门与流程的改善,还是全面的整改与梳理。内审的项目的重审讨论检查表出来之后,内审组再一次进行集合评审检查表的内容,剔除多余与重复的审核内容,补充不足之处,批注重点等等。进行内部审核按照审核计划的内容执行,审核日期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计划性的,但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内部审核结果汇总结果汇总到审核组长处,并开会讨论分析此次审核发现的问题。汇成书面的审核总结报告交给管代或最高管理者,为下一部的管理评审做准备。如果是单独部门或流程内审,可以在这总结会上讨论并制定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即可,这可以视问题的严重程度灵活运用。管理评审召开管理评审会议,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好的嘉勉,不好改进。内审结果的跟进使所有的措施得到落实并产生绩效。结案所有的措施进行结果跟进与效果评估,形成标准。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2166
作者简介:审先生,内审网创办人,长期执著于内审理论和实战研究,曾先后在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500强制造业企业,美国纳斯达克、纽交所上市公司从事或负责审计工作。个人微信:duoaishi,欢迎交流。这几年,内审网公众号不时会收到外部审计小伙伴的留言:老师,会计师事务所到底值不值得坚持?老师,外审工作干多久比较合适?老师,外审工作实在太累了,身体受不了,怎么办?作为过来人,深知每一个从事外部审计工作的伙伴,几乎都会经历数次典型的职业迷茫期,毕业入职初期,我们会怀疑:我适合这份工作吗?工作一年左右,我们会问自己:这就是我未来的职场人生吗?工作三年时,我们多数人又会陷入焦虑:这份工作还值得继续吗?当然,如果继续坚持,一般在五年、八年、十年,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比较常见的职业发展关键转折点。外审,到底要干多久,值得坚持吗?暂不直接回答问题,先分享下个人的相关经历。时光退回毕业那年的夏天,当年,自己有幸通过校招,进入了一家比较务实的老牌内资会计师事务所,机缘巧合、层层筛选,至今回想,依然感慨万千。入所后了解到,当时,所人事部收到了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含本科、研究生)500多份简历,筛选后面试近百人,通过初试、复试,最终录用了15人。记得,在正式办理入职后,所里安排了3个月的脱产学习,至今想来,这段毕业后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学习时光,让人获益匪浅,也为此后的审计生涯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此处着重跟大家分享的是,当年校招的15名小伙伴外审职业生涯时限,据回忆,大致如下:在入职后的第一年,3人离职,记得其中有1人是在脱产培训前后提出的离职,印象中给出的原因是回老家考公务员;在入职后的第二年,4人离职;在入职后的第三年,4人离职;在入职后的第四年,2人离职;在入职后的第五年,1人离职;目前仍在职,1人。分析这些数据,似乎依然符合今天外部审计行业多数企业的人员流动特征。那么,结合上面分享的数据,再回到问题本身,想要告诉小伙伴的是,“外审到底干多久合适?”这其实是一个存在问题的问题。其实,干多久并无定论,只要合适、只要愿意,你可以一直干下去。仔细想想,你所在或者曾经就职过的外审机构,是不是有各种年龄段的人员呢,当然外审机构的金字塔结构形态非常典型,那就是高龄者寥寥,中年者也不算多,而年轻人非常之多。问题关键其实在于很多陷入迷茫与焦虑的小伙伴,不知道自己合适与否,不清楚自己的未来方向。前不久,有个四大工作两三年的小伙伴,就是否该离开四大,去一家大型企业从事内审工作咨询我,个人兴趣与优势、学习成长空间、职业发展通道、薪酬福利待遇……我们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聊了整整1小时。最终,她做出了跳槽的决定。下面,简单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希望对于迷茫中的小伙伴有些许帮助。到底对审计行业感兴趣吗?长期来看,感兴趣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否则,在工作的痛苦中度日如年,很难有实质性的成果或产出,也不会有多好的前途,所以,如果对于审计工作不感兴趣,建议趁早转行,另谋他业。外审,一个让人快速成长的行业对于刚毕业的小伙伴,或者自认为喜欢审计工作的朋友,我一贯建议优先考虑从事外审行业,因为,从整体来讲,这是一个提供机会让这个行业中的人员快速成长、不可多得的行业。有过外审经历的同行,都很清楚,几乎没有一个其他行业像外审,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我们接触足够多的行业、足够多的企业、以及其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观察下我们的周遭,似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外审机构,可谓高端和综合性审计、财务人才的量产基地。学习机会是否足够?职业发展通道是否畅通?外审从整体上讲,非常有助于个人成长,但,审计机构管理模式并不完全相同。以创造利润,以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审计机构并不会优先考虑个人成长,在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的大背景下,曾有外审小伙伴就吐槽,自己所在部门、小组,年复一年的做相同行业、相同企业项目,自己重复着项目中某个领域或版块的审计,实在要干吐了!人员轮换,重新分工,往往意味着审计效率、客户体验的下降,某种程度上说,也可能带来审计风险的上升,所以,也才会有上文小伙伴的吐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确定,自己是否有机会争取到换部门、换小组、换项目,如果自认为已经足够专业,再确定是否有畅通的职业上升通道,即便在一个领域干了多年,但要知道,上升一个层级,以更高的格局、更远的视野、更全面的认知,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接触更高权限的人员,同样是一种提升。如果,既无较好的学习机会,又看不到职业发展通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离开。身体扛得住么?家庭责任如何?疫情期间,有个外审小伙伴很认真的说,一场疫情,竟然治好了他时好时坏的痘痘,审计项目的减少,审计强度的下降、特别是现场审计周期的缩短,让他感觉身体好了不少。常态化加班、熬夜,以消耗身体、牺牲健康为代价,让外审行业的年轻人倍感焦虑。常年一个接一个的项目,也让出差成为一种常态,有的小伙伴甚至发现,往返于各大城市、酒店的自己,租房似乎成为一种浪费。有的恋情、婚姻也因此出现问题。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因素,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是否还有信心,这份工作对个人感情、家庭是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身体是根本,家庭生活也绝非工作和薪酬所能取代,这两个因素,不可忽略。钱,能拒绝吗?薪酬福利,职场无需回避的核心话题。一份工作能否继续,核心要素无非前途、钱途、顺心度,外审工作值得干多久,还需要考虑,你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否有能力、有理由拒绝一份薪水,是否有更好的机会供你选择。很多时候,生活有太多的羁绊,让我们彷徨不已、犹豫不决、进退两难,特别是面对上有小、下有老、每天睁眼房贷车贷的现实场景,很多人会更加矛盾。如果,你认为目前的外审工作既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或者,一份新的工作能带给你无法拒绝的薪水,亦或者,钱,根本不需要纳入自己的考虑因素,那么,你可以考虑离开。总结几句本人或有过外审从业经历的多数人,都会认为外审是财经专业毕业生相对不错的选择,很多内审岗位任职资格亦明确要求具有外审从业经历,外审工作经历也能为其他财经行业岗位任职提供基础性支持。至于外审到底干多久比较合适,其实并无定论,但为了更好的给出相对可供参考的信息,建议:如果你对审计行业不感兴趣,最好趁早转行,如果感兴趣,建议不要低于3年,如果前途、钱途、顺心度都不错,你完全可以把外审作为终身职业,一直干下去。审计职业生涯特定的时期,迷茫是必然的,但不要陷入长久的迷茫,当我们在关键事项上无法选择时,尝试多问问师长、前辈的看法。借用黑石集团创始人彼得森的话:当你面临两难选择时,请永远选择长远利益。【转载提示】转载内审网原创文章,请在页面顶部注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内审网(ID:neishenwang),并标识作者信息。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2146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是实验室的质量活动,是实验室改进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为维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实验室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在内审和管理评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内部审核是对体系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过程。管理评审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实验室内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室要做好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关键在于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和其质量意识。质量负责人要亲自抓内部审核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充分运用内部审核这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改进机制,使体系得到保持和改进。根据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笔者现对目前实验室内审中常见问题作如下分析:1.无计划:典型表现为未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制定年度计划或具体内审工作计划。2.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将内审工作作为实验室各部门和职工就质量管理问题向管理者反映意见的重要渠道,致使内审流于形式。3.目的不明确:表现为部分实验室员工的质量意识薄弱,一方面认为内审是挑毛病,因此工作不予以配合;另一方面认为内审工作可有可无,与己无关,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因此应付了事,使得内审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4.与内审程序规定不一致: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内审,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但在实际操作中,是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批准,存在实施性不符合。5.未编写内审检查表,或不同检查组在同一检查时间使用同一检查表并签名:内部审核工作无记录,或不同时间、不同内审员在审核不同部门时产生的记录填写在同一份记录上,不符合逻辑,有事后追记的嫌疑。6.内审不符合事实、描述不当,且无法追溯:这是许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如将某一不符合项描述为“记录有涂改现象”,无法查证。7.未覆盖整个体系(如管理层)或一年内未能覆盖所有要素:许多实验室误认为只审核检测部门和支持部门,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需要被审核。或一年内只对部分要素进行审核,未能覆盖建立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不够全面。8.有些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停留在表面纠错上:如报告编号未按照编号规则进行,在整改时,只是简单地将错编号的报告改过来,而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学习,并加强监督。9.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时,只找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如对于“未对所用方法标准进行查新”的原因分析为“工作太忙”,而不是找主观原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工作等。10.内审报告不评价上次内部审核情况整改效果,不评价本次是否进步。11.每次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相同或相似:一些实验室平时不重视内审工作,当遇到外审时,急忙补充有关内审材料,用往年的内审情况,不知道这样会导致更严重的不符合,即以往的不符合项整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无效。12.未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从头到尾均为打印,不合逻辑。如在3月1日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3月3日进行原因分析,3月10日采取纠正措施,3月30日完成整改,但所有的记录内容均在该表上打印出来,用手工签名,明显不符合逻辑。13.内部审核依据(如有关准则)和文件规定不一致;内审表的编制情况、内审计划中审核依据与体系文件编制依据不符合。实验室管理评审存在的问题管理评审是为了确定实验室管理体系及其所覆盖的检测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质量方针所规定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活动。实验室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常管理者组织每年进行1次管理评审,当出现重要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机构调整等情况时可进行附加管理评审。根据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笔者现对目前实验室管理评审中常见问题作如下分析:1.无计划;典型情况:未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制定实验室管理评审年度计划或具体工作计划。2.管理评审无文字材料:按照管理评审的输入要求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职能部门应提交文字材料作为管理评审依据,但实验室仅有管理评审最终报告。3.质量目标制定得不现实,短期目标无法达到。如目标之一为所有检测人员均会作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但实际上短期内只有个别检测人员可能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在管理评审时,未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目标可行,为什么无法达到?如果目标在短期不现实,是否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4.输入不全(如未考虑质量监督):如有一些实验室仅考虑内审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实施性不符合。5.没有各类管理方面的信息描述(或报告),表现为实验室未考虑有关管理工作的记录,如分包情况、供应商情况、培训工作等,也没有进行评价或报告。6.未考虑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导致无法获知改进情况和效果。7.结论均有效,无需改进:不排除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的可能,致使实验室未能真正运用管理评审作为有效的质量手段进行质量改进。8.有改进要求,但无人跟踪:表现为实施性不符合,即没有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跟踪,实行闭环管理。9.与上次管理评审资料和结论一致: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重视管理评审工作,有抄袭以往资料的嫌疑,管理层本身不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到位。10.最高管理层已发生变更,但是没有附加管理评审或有关声明;无法确认其是否承认上一任管理者的质量管理理念(如质量方针、目标)。实验室通过有效实施的内审和管理评审,探索和掌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以适应内外环境和持续有效的运行,是保证检验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公正的重要手段。(内容来源:网络由小析姐整理编辑)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2003
内部审计需要自我营销吗?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内审工作通常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果能帮助广大审计客户了解内部审计,他们更有可能将内审人员视作为可信赖的人,这会直接提高内审工作的效果。营销方式多种多样,在公司内部刊物或自媒体上发表文章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宣传方式。以下问答以通俗的语言,向广大审计客户介绍了内部审计工作,供广大内审同行参考。问:什么是内部审计?答:通俗地讲,内审工作可以比喻为患病就诊,通过医生的问询和检查,找出病人的病灶,尽早治疗,排除疾患。专业地讲,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审计活动提高企业管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水平,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增值服务。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由传统的监督、鉴证角色向管理、咨询角色拓展。内审部的主要工作:(一)定期审阅重大内部控制的充足性和有效性;(二)监督公司内部管治和制度的执行;(三)对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公司管理层特别指出的关注领域进行审核;(四)向审计及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审计发现和改进建议。问:什么是内部控制?答:内部控制是企业为达到运营的预期效果和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规的遵守以及防止舞弊欺诈行为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内部控制的例子也随处可见。比如说父母送孩子出国读书,给了孩子一张银行卡副卡,父母可以通过短信通知等方式适时监控孩子在国外的消费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消费并采取措施,设定限额甚至取消副卡。再比如,为了上班不迟到,我们用闹钟叫早,同时再设置手机闹钟,提前半小时出门避开早高峰堵车。内部控制可以防微杜渐,尽早识别风险,将隐患遏制在萌芽中。问:内审项目的流程是怎样的?答:如果还是把内审项目比作患病就诊,流程上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年度风险评估、审计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层意见的获取等─预检;审计计划─挂号;审计通知书─叫号;访谈─问诊;审计测试─各种身体检查;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诊断和处方;矫正行动的实施和跟进─治疗和随访。内审在一定意义上就好比是企业的医生。医生可以治病,但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性的。医生也不能包治百病,增强自身抵抗力是关键。问:内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一般是什么内容?答:审计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制度、流程的缺陷或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二是在执行工作时,没有遵守既定的制度和操作流程。当然,如果不是常规的流程专项审计,而是舞弊调查,审计报告中会披露调查的结果。问:内审和外审有什么区别?答:外审由第三方机构执行,关注领域受到服务合同的限制,如常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审计时主要涉及公司的财务部门,其依据是会计准则。内审的侧重点是帮助企业识别风险,评价内控的充足性和有效性,改善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涉及企业所有业务部门。其依据主要有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行业最佳实践、企业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问:业务部门应怎样配合内审工作呢?答:如果您所在的业务部门“有幸”被内审选中做专项审计,那就要恭喜你了,这恰恰是一个查遗补漏、防患未然的绝好机会。请在合理时间内向内审人员提供所要求的文件资料,坦率地与审计人员沟通并交换意见,审计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矫正行动。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2048
问题背景:简单描述下情况,应届会计小硕一枚,之前签了一家民营建筑单位,在总部做财务,规模尚可,50个亿左右的产值,公司处于较快成长期,接触了几次,老板和财总人都挺好的,特别是财总,年轻谦和,也刚来一年多,挺有实力的一个人,之前的单位都挺好的,说出来大家肯定都知道的那种。招聘的时候也说会重点培养,本来是打算就去这好好干了。只是最近,收到了一个很早很早之前投的一个单位的面试通知,在家乡省会,当时恰好在,就去面了下,被录用了,但是不是财会岗,而是去审计与风险管理部,该单位是电建集团下面的某勘测设计院,不知道有没有前辈对这类单位的这类工作有了解的?我目前的纠结的是,我自己对财务挺感兴趣的,想在税务,预算,分析和成本以及资金管理这方面做得精深一些,以后有机会再接触接触高大上的资本运作等等这些,以后做个企业的财务头头。但是设计院的工作在家乡,挺吸引我的,不过也有担忧,就是之前对内审不怎么了解,也听说内审不好做,也容易得罪人,而且我去做内审了,估计还有许多审计和工程以及法律方面的东西要学,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财务和财务证书了,万一我有一天觉得内审不好或者得罪人走了,是不是就比较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了?所以我想咨询各位前辈的是,照我的心理规划来看,是不是去做财务要好一些?如果即便我去做了内审,有一天我想离开这个岗位或者单位,有哪些出路?跳去财务岗或者去其它行业或者单位做内审方面的工作容易找到吗?答:我不大建议一毕业就去做内审,不论你将来的志向是外审还是内审,只要与财务相关都最好先做一段会计工作,体验一下也是好的。审计的对象是整个企业,但合作对象却是会计,可以说没有会计就没有审计,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审计必须研究会计工作,站在会计角度考虑问题,内审工作尤其如此。实务中企业内审部的领导很多都是从财务部调过来的,因为了解财务内情,工作更容易开展。手下确有应届毕业生,但这些人因为基础不牢,工作时往往抓不住重点,比较教条,把小事当大事抓,遇到大事又会慌乱,不知怎么办了。以后转岗也是个问题,会计转审计很容易,查账时一看就懂,还能指一二;审计转会计就有点麻烦,经验都是查账找问题提意见,动手能力未必强,财务部招人当然想上手就能干,你工作几年了还要人手把手装订凭证总是不妥。题主要去的是电建集团所属的设计院,这可能是内审工作的另一个坑。事实上很多单位的内审部就一个形象部门,有的是迫于主管部门要求,有的是对外宣传的需要(显得自己内控健全),有的是财务领导多不要分配(新领导上任想换财务负责人,但人家没犯错只能平级调,这时就会专门成立一个内审部)。这样的单位成立的内审部通常都无所事事或人浮于事,年纪大点可以等退休,毕业生进去就荒废了。怎么判断那些是内审部是样子货,那些是真干事?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还真不好判断,我的建议是一看规模二看需求,集团化企业,总部下属几十上百家公司,内审就是标配,光离任审计一项都忙不过来。单体公司成立内审部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工作很容易与财务重叠,成立的目的存疑。最后再聊聊内审工作的特点,在我看来内审是个很好混日子很难出成绩的岗位。说它好混是因为内审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一些项目工程类企业除外),没有那个企业的内审部会在工作目标中写上——明年要查处多少人,发现多少问题!这是找茬不是做事。只要领导没有施压,有事做事,没事闲着,日子还是很好过的。但想出点成绩就难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里,内审是很重要的一环,外审偏鉴证和服务,内审偏管理,事事皆可参与,如果你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超强,能对整个集团的方方面面都提出合理化建议,那对公司发挥的价值就大了。一个集团,内审强财务就弱,内审弱财务就强。据我所知,内审强过财务的情况很少出现。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财务工作更务实,同样一个工作,一个人一直动手在干,另一个一直在旁边看着,最后让他们提意见你更信谁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内审工作自身性质决定的——独立性太弱!鉴证性事务最重要就是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就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话,比如电视台的鉴宝类栏目,如果台上的评审专家和提供宝物的人是一家,你还会不会相信专家的话?内审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和监管对象就是一家人!如果内审部再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这也是我强调内审要在集团化公司成立才有意义的原因,集团规模越大,层级越多,内审工作就越好干。至于应届生,尤其是题主,本来在一家集团公司总部做财务,有好的领导做指导,公司发展前景不错,以后机会多多。现在跳到一家前途不明朗,工作内容不清楚的单位做内审,是不是太傻了?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
2022-01-05点击量:2056
有QF的外审员证,找工作还是这么难呀!现场品控也没有人要(年龄刚刚35)。难道真要去做普工.求大神指导未来的路在哪里?网友讨论东海钓夫为啥不找专职审核员工作?你有外审员证到生产型企业找品控工作,一般会认为你要出去“赚外快”不专心本职工作,所以同等条件不要你要别人。你在哪个城市?可以考虑伙伴网,既有认证公司,也可以做质量服务类工作。石竹正是年富力强好年龄,如果不是自己内定很多限制条件,工作应该好找吧?zcslantian简单的工作,四五千元就能找个人顶上,为什么要花费一万多元,找个做着差不多工作的人。对于企业来说,是我的话,我也不要,要考虑能力和薪资的匹配性。对于个人来说,既然有特长或者具备相应的能力,就要去找相应的工作岗位。老破孩_z是不是工作经历比较杂,跳动频繁?35的年龄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这个年龄在工厂做要找主管,经理岗位,之前没有相关工作经历,至少也要投质量工程师这一类的岗位。现场品控肯定是不会要的。另外既然有证专职审核员可以考虑啊。现场品控相对来说对体力和精力也是有要求的,跑不过年轻人了。去年我也面试了一个知名品牌的质量专员,前两轮电话面试还好,第三轮终面面试的时候,一看面试官我估计就黄了。主管、经理目测90后,虽然他们可能是根红苗正的名校名企经历,但是经历上来说可能不是太丰富,目测那主管很难管住我的样子,双方给对方的压力都比较大。经理现场问的问题比较有侵略性,最后不了了之。只能个人与岗位匹配性很不好。同等岗位他们都是招聘的90后。曾经也招聘过,第一筛选专业,第二就是筛选年龄。年龄不符的直接pass。所以建议你不要海投,精准选择,有一定层级的岗位。扒拉楼主的帖子,猜测楼主化验室出身,兼做一点标签和办证的工作,应该是没有生产现场管理经历的。特别是楼主前段时间发帖问咋样做质量主管,和面试被问到与生产干架了咋办?所以楼主的现场管理经验几乎为0。综上,楼主不要难为自己,三个方向1.专职外审员方向,据说可以1w往上,就是要天天出差。1.化验室主任/主管方向,经历匹配度高,楼主会很有优势。2.体系主管/体系工程师方向。在工厂混6-8k还是可以有的。先不要说有外审员证,除非是应聘大厂。原因吧,楼上都说了。zergclarky35还好,还是有人要的,耐心等等,现在环境不景气,疫情过后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岗位相对少了。petviruss专职审核员不香吗?多少人为了考证考几年的。xilinxu35岁应聘现场品控,不正常啊,应该应聘的是品控经理啊。王较瘦要么专职外审要么食品公司体系专员chao_78如果我是企业负责人,也不喜欢招聘有外审员资质的人员,为什么呢?因为不能集中精力工作,经常出差、还要想着其他企业审核的事;即使暂时没有挂靠审核公司、没有从事审核工作,那也是迟早的事。我要找标准外审证都有了,为啥还去做品控,考这个证不是为了做专职审核员吗YXL138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年龄、资历、能力都要匹配,建议楼主找外审方面的rcliubin疫情期间食品企业受影响比较大,这种紧衣缩食的时候吗,一群“聪明”(傻逼)老板,总会觉得,生产的人可以肩负质量的工作。KOCOL外审员还是内审呀,外审员很多机构都在招聘,工作好找啊,内审员就不说了。本文由培训无忧网优路教育课程顾问老师整理发布,希望能够对报考内审/外审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多课程信息可关注内审/外审培训或添加老师微信:15033336050...